博客年龄:14年11个月
访问:?
文章:217篇

个人描述

本人老三届,插队内蒙古。回津十余载,退休在今年。在此留脚印,期盼遇知音。本站的所有文字,图片若要转载,请先注明出处.有事发E-mail联系.Email:yao_ruike@126.com

为开国大典做出历史贡献的扶轮人

2019-10-29 09:01 阅读(?)评论(0)

今年是建国70周年,回想起70年前开国大典激动人心的那一刻,又使我想到了扶轮中学两位校友为开国大典能顺利举行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他们就是1928年毕业的林治远和1933年毕业的徐博文两位校友。林治远负责设计和研制了我国第一杆国旗杆和升降国旗的自动装置,徐博文作为电力工程师负责升旗过程中的供电保障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升国旗仪式得以顺利完成,开国大典能成功圆满的举行,扶轮学子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母校——天津扶轮中学为有这样的优秀学子感到无比骄傲。

1949年的秋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为了迎接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进行整修,其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与正阳门之间的中轴线上竖起国旗旗杆。

林治远接到组织交办的任务后,心情无比激动。党和政府对自己的信任,使他也深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林治远马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按照要求,旗杆的高度与天安门城楼应该同等高。经实地测量,林治远得出的数据为35米高。按理说,35米并不是很高,制作起来也没有什么困难。但在当时,刚刚解放的北京,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旗杆的材料绝非易事。

于是,林治远到处奔波打听,最后得知市自来水公司有一些水管可以代用。因而,他立刻奔赴自来水公司,选用了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焊接。但是,焊完之后,长度为22米,达不到35米高的要求。

情急之下,他只好将焊接后测量的结果报告给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指挥部听了汇报,当场进行研究,还征求了上级有关方面的意见,最后确定国旗旗杆的高度为22米。最后安装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是建设局车辆厂金工车间用4根无缝钢管套接后焊接而成的。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人建议:可不可以在天安门城楼上设一个电动开关,让毛主席按电钮自动升起国旗?”“我觉得这个办法可以试一试。年轻的工程师林治远说。治远,治远,看起来只有你林治远,治得了这远距离升旗的问题。当时有人打趣说。

自动升旗方案还是由林治远来具体落实,这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林治远接到任务后,与有关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自动升降的开关设施。他们首先设计出这样一个方案:国旗自动升降,升降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一致,国歌奏完后,国旗升到顶端并自动停止。

根据这个方案,技术人员设计出了一个简单的机械设施来控制升降速度,又在升降旗用的钢丝绳两端各焊了一个钢球来控制升降开关,只要升降速度设施碰到两端的钢球,便会自动停止升降并自动断电。

方案得到批准后,工作人员立即进行安装调试,试验升旗运行正常,升旗所需时间符合要求。至此,新中国第一根国旗杆高高地竖立于天安门广场上。

当上级领导检查验收时问:如果停电怎么办?”“为了保险起见,我们采用了双路电源。扶轮中学校友、供电科长徐博文回答。领导追问两路电源从何而来?”“一路来自石景山发电厂,一路来自平津唐。这样两路电源在升旗的一个短时间内,同时停电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在保证了升旗仪式的圆满完成的过程中,老校友徐博文作出了特殊贡献。

开国大典时刻,一切顺利正常。国旗成功升起,无疑是开国大典中最吸引人、最打动人、最具经典意义的瞬间。


在开国大典升旗仪式上,林治远(戴眼镜者)站在毛主席身旁。
开国大典的国旗杆及汉白玉底座由国家博物馆保存


  最后修改于 2019-10-29 11:41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