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4年10个月
访问:?
文章:217篇

个人描述

本人老三届,插队内蒙古。回津十余载,退休在今年。在此留脚印,期盼遇知音。本站的所有文字,图片若要转载,请先注明出处.有事发E-mail联系.Email:yao_ruike@126.com

2011.10.24校史馆揭幕仪式上的讲话稿

2011-10-20 08:29 阅读(?)评论(0)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经过一年的等待,扶轮中学新的校史馆于今天和大家见面了。就此机会,向大家简单的汇报一下一年来在筹建新校史馆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天津扶轮中学校史馆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和铁道部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初建于1988年。1998年,在八十年校庆的前夕,学校又将校史馆进行了翻新、扩建,距今也有十几年了。展品及资料已显陈旧,为适应时代步伐,以符合历史名校建设要求,2010年,学校决定重新搜集补充资料,重新设计,重新布展,使之更加完善。

    一年前的10月,受学校领导委托,来完成这项受学校广大师生寄予厚望的工作。学校要求,不但资料尽量齐全,设计风格也要符合时代要求,尽最大努力,把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好。既然校领导的决心很大,当然对我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由于2010年暑假期间,学校对石楼进行了加固维修,原来校史馆的所有展品均已打包、装箱,并搬往了他处保管,暑假后才搬回了校史馆,资料与实物摆满一地,十分杂乱。万事开头难,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把散落在各处的资料、实物收集到一起,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规范,便于查找。

    资料整理到位后,首先从阅读各种历史资料、查阅校友回忆文章、收听录音入手,在有限的资料和录音中,查找遗漏点,核实原有资料,从中找出需要补充到校史里的重要信息。边整理边记载,这项工作,量大、繁杂,生怕有什么遗漏。一个书柜的资料,要一张不落的都要认真的翻看,连一张碎纸头也不放过。2、3千张的照片,新老照片混杂在一起,十分杂乱,需要一张一张的挑拣分类。老录音不适于长期保管,恐因年久失音,我就把重要的录音资料都刻录了光盘,这样就可以长期的保存了。在整理资料、录音、照片等过程中,对以前持有怀疑及不确定的资料格外留心,并及时发现核实新的内容,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资料整理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和较重要的校友信息。如,学校在抗战时期南撤到什么地方?以前就知道撤到了湖南冷水滩后,继续办学。通过这次整理,确定了南撤路线,并绘制了南撤路线图,较详细、直观的记录了这次学校大迁移的路径。如,在两座石楼中,哪座先建哪座后建?这是一直没有确定的,这次通过老校友的回忆录音资料,得到了确认。在搜集较重要的老师及校友资料时,就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或记载不详的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在资料和录音中只要有一点信息,就穷追不舍,各处搜集和落实资料的真实性,有了肯定的答案后,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搜集资料及照片。对做出一定业绩的市内及分散在北京、西安、杭州等地的校友,本着永不放弃的精神,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等手段,积极寻找线索,并及时的与其联系,索要简历资料和照片,得到了老校友及其家人们的大力支持。如在我校上世纪2、30年代任教的刘瑶章、刘再生等老教师以及林治远、叶礼敏、陈德来、章元济、关敦、程彤、徐博文、侯贵信等老校友,通过这次整理和完善,资料及照片均补充到了校史资料里。

    原来校史馆里有价值的的实物并不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积极向老校友征集实物资料,老校友们均给予了大力支持。对市内外能联系到的老校友积极取得联系,并多次往返京津两地,把校友及家人捐献的实物尽可能多的搜集回来,他们为校史馆的收藏作出了贡献,使我深受鼓舞。这些实物的捐献,使我校校史馆实物表现形式得到了丰富和进一步完善。

    在资料核实当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查找历史人物的资料尤其困难,因年代较远,人已过世,后代难寻。此时,我想到了老校友丁文昌,如能得到他的帮助,就能解决一定的困难。11月15日,我与在北京的1960年毕业的丁文昌老校友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丁文昌校友的大力支持。一次次邮件和电话联系,利用他在北京的人脉关系,联系上了很多我想联系而联系不到的老教师及老校友的家属,找到了很多想找而找不到的资料和照片,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老校友又一次为学校作出了贡献,让我十分感动。

    新建成的校史馆汇集了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包括文字材料2.3万余字,图表7篇,照片380余张,实物200余件。展出面积增加了三分之一,占用了南楼一层的半个楼层,展出面积达320平米。分设一、二、三展室,以及荣誉室和影音室,增添了电子书、电子问答器等具有现代元素的设施,充分利用声光电的功能,使校史馆既有大气、时尚感,又不失古朴庄重。

    这次新校史馆的建设,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现场指导,提出修改意见,使之更加完善。新校史馆有关资料的整理和搜集虽然由我完成,同时也凝聚了学校领导、老一代扶轮人以及学校有关部门和广大师生的心血,在此,我向这些为史料搜集做出贡献的新老扶轮人表示深深感谢,没有你们的支持,我是很难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

我相信,新的校史馆一定能在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成才报国”的扶轮精神,在培育共产主义新人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使之真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新馆建设中,同时也得到了天津市工业设计协会的领导和同志们、天津美院赵展老师、众多扶轮人及他们的家属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作为我个人,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最后修改于 2011-10-20 08:31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